2013-03-01
作者:中国农业新闻网
我国粮食进口量激增 对外依存度持续提升
从全局把握我国粮食安全
刘汉元委员参加2011年“两会”资料图片
全国政协常委刘汉元今年“两会”提案高度关注我国粮食安全
近年来,随着我国粮食进口量的激增,对外依存度持续提升,我国的粮食安全已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成为中央亟待解决和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最新糖心vlog官网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先生对此也十分关心,3月1日带着经过自己认真思考研究形成的专题提案进京。刘汉元委员告诉记者,针对当前我国的粮食安全现状,建议从全局出发,从战略高度考虑,合理提高全国的粮食价格,加快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农业发展,进一步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从而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进而确保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社会的安全稳定。同时,针对当前国际环境、国内形势及社会主流价值的多元变化,刘汉元委员还在社会价值培育、生态环境保护、光伏产业引导、农业科技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仔细调研并形成提案。
针对我国粮食安全,刘汉元委员谈到,当前,粮食安全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不仅事关国家安全,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的核心和基础。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粮食高自给率作为重要的政策方向和目标,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计划将我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近年来,虽然我国大米、面粉之类的主粮仍保持着95%以上的自给率,但这是以牺牲其它粮食作物的产量为代价的,比如大豆、食用油和玉米等,已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其中仅大豆2012年进口就达5838万吨,进口额达350亿美元,对外依存度超过80%。同时,2012年谷物进口也由2011年的550万吨增加至1400万吨,进口增速快速上升。随着我国粮食进口量的激增以及对外依存度的持续提升,粮食安全已成为我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战略性课题。
他指出,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国内人口已超过13.7亿,未来20-30年间,我国还将迎来新一轮生育高峰,人口总数预计将达到16亿,将是美国现有人口的5倍多,超过欧盟、北美、日本等全球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如按我国目前人均粮食消耗标准,将需要每年增加1亿吨左右的粮食才能满足需求,这意味着需要增加3.4亿亩耕地来生产这些粮食,否则只能全部依赖进口,届时我国粮食自给率将进一步下降,粮食安全形势将进一步严峻。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尤其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预计未来10年每年将有1400万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建设将占用相当大比例的土地面积,如果再算上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停车位及路网扩张,又将挤占大量耕地,将使得原本就因化学投入物污染、沙化等因素不断减少的耕地资源更加紧张。在我国人口规模继续扩大、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土地资源极为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严峻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因此,全局性、战略性考虑和应对我国粮食安全挑战,已是我国的重大战略课题,其紧迫性、重要性不亚于能源安全。
为此,刘汉元委员提出叁点建议:
1、合理提高我国粮食价格
刘汉元委员说,近年来,中央财政对“叁农”的投入持续加大,去年已超过1.2万亿元,对鼓励我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确保粮食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受国际粮价和国内相关政策的影响,我国粮价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从国际上看,日、韩均实行高粮价政策,使其农民人均收入可达到城市居民的80%以上。相对而言,我国农民种地的收入非常低,折合每亩净收入只有300-500元,农民的人均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26%甚至更低。在依靠土地、粮食为生存基础的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近50%的情况下,粮食收益占全国骋顿笔的比重不到5%。为此,在未来10-20年时间里,有必要在不违反现有世贸规则的前提下,通过政策引导尤其是市场调节手段,适当、逐步提高粮食价格,最终在我国形成中高粮价政策。同时还可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定的黄箱、蓝箱方式,对我国农民粮食种植加大补贴力度,以确保我国在现有的土地、资源有限的大背景下,尽可能稳定粮食的自给率,增加农民的种粮收入,并以此作为解决“叁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这对于我国当前国情十分必要。
粮价的提高,虽然短期可能对部分低收入、贫困家庭造成一定压力,但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逐步建成、恩格尔系数的持续降低,粮价提高对于居民生活的影响会逐年减小,尤其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政府还可同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粮价的提高,还有助于城乡居民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并形成不铺张浪费、节约粮食的基本意识和良好习惯,大幅减少“舌尖上的浪费”。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超过500亿公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0%,节约的这部分粮食足以养活多达1.3亿人口。另一方面,粮价的提高还可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动力问题,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保证其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采用农业机械等现代化生产手段,从而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投入粮食生产。当有充分、稳定的利润空间保证,不仅目前的18亿亩耕地可以确保无忧,全国更多的荒山、荒地、荒滩还将被开垦出来用于粮食生产,从而大大降低我国粮食的进口依存度,并同时促进广大农民增产增收,拉动内需,促进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2、加快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农业发展
刘汉元委员谈到,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首次超过50%,在此过程中,虽然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数量持续减少,但仍有高达4、5亿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按此计算,我国农民户均耕地不到10亩,且普遍采用传统耕作方式,粮食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和劳动生产效率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我国稻谷、大豆、玉米的平均亩产仅有450公斤(产量20429万吨,种植面积4.52亿亩)、130公斤(产量1300万吨,种植面积约1亿亩)、400公斤(产量20812万吨,种植面积5.2亿亩),而美国分别达到550公斤、200公斤、800公斤。从国外经验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农经济式的粗放经营已无法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和长期需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叁农”,并提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首次出现了“家庭农场”的提法,明确指出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只有通过在城镇化过程中逐步减少农民数量,从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方面配套相关扶持政策,将剩下的农民转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农场主,真正引导、培育一批从事农业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使之成为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粮食生产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从而大幅度提高农民的劳动生效率,使粮食的产量增加得到有效保证,从而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3、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刘汉元委员分析指出,虽然我国大米、小麦、玉米等主食目前还能维持一定程度的高自给率,但这事实上源自于肉蛋奶等副食的支撑,如果生活中没有大量油脂和蛋、奶的消费,维持我们日常生活的大米、小麦等主食的消费量将大大增加甚至成倍提升,主食的自给率将大幅降低,加上饲料用粮在粮食消耗中已占相当大比例,大豆、玉米等饲粮进口总量连年快速攀升,我国广义的粮食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叁分之一,在不久的将来,还将很快接近或超过一半。同时,目前全球粮食贸易主要集中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南美洲国家,其集中度甚至超过国际石油主产地。在此背景下,如国际政治、军事和安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一些霸权主义国家有意遏制,这部分粮食的进出口通道一旦被切断,中国国内将立即面临极为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因此,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生命线的关键要素一定要抓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尤其是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旗帜鲜明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保障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坚决用强大的军事力量保卫自己的生命线,用强大的国防去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经济持续发展,从而将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坚定不移地发展军事力量相结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而确保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受外部威胁和干扰,进而确保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