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糖心vlog官网

华西都市报:多晶硅一个亟待破解的产业困局
2012-05-18
作者:华西都市报


刘汉元昨日接受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的专访。


2011年下半年,多晶硅产业进入&辩耻辞迟;寒冬&辩耻辞迟;,四川8家多晶硅生产公司中,仅有永祥和瑞能两家仍在生产。图为四川永祥多晶硅厂区。

  ————专访全国政协常委、最新糖心vlog官网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当人们还在反思因资本过剩所带来的市场陷阱时,却不容资本有再次回头的机会。以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如此,上游的多晶硅行业亦如此。

  高度的资本聚集和成熟的研发技术在推动多晶硅行业快速崛起的同时,也预示着新兴产业面临的尴尬变局。

  保障措施的不足,市场启动的滞后,发展的阵痛正将这个新生行业推向更大的挑战。

  光伏行业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破解产业困局?多晶硅在如此低迷之下,是否将意味着一场生死赌局?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了国内光伏新能源第一人————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会长、最新糖心vlog官网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试图从中寻找光伏产业发展蜕变的答案。

  多晶硅价格为何一度暴跌?

  观点————根源在于短期供大于求

  华西都市报:国内多晶硅的主流价格曾经暴跌七成,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汉元:从2011去年下半年开始,全行业进入了一个非常寒冷的&辩耻辞迟;冬天&辩耻辞迟;。主要原因包括欧债危机引起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经济预期增长速度有所减缓,整个欧盟推广和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力度有所减弱,美国和中国市场启动速度相对偏慢,加上国内过去几年产能上升的速度比较快等,几方面原因结合在一起,使得行业相对供大于求,产物价格大幅下跌。绝大部分公司在经营上遇到一些困难。

  华西都市报:今年工信部在内的多个部门及协会,纷纷与公司座谈和商讨,这是一个什么信号?

  刘汉元:商讨内容包括了如何通过公司联盟、政策配套等方式来促进行业良性健康发展,工信部及相关部门也对行业有了更积极、更确切的支持和信号。

  产能到底是否过剩?

  观点————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

  华西都市报:有外界质疑:现在的危机与前几年公司盲目上马项目、导致产能过剩有关。您如何看?

  刘汉元:过剩与否,关键要看是从什么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站在静态或者站在计划的角度去看,有这样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客观现实。但也要注意,市场机制下,缺什么就一定会有人去生产什么,尤其是有广阔市场前景、有阶段性巨额利润的行业或产业,一定会吸引各种资本大量涌入。作为过剩经济学的第一定律,凯恩斯定律指出,过剩现象是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普遍形态。一个新兴产业在初期即使存在一定过剩,也属正常的、阶段性的经济现象,并非多晶硅行业所独有。多晶硅行业的今天,本质上还是市场竞争和市场机制本身在起作用。

  华西都市报:您如何看国内光伏应用市场?

  刘汉元:我国光伏应用市场的空间远比欧盟市场大得多。每年用电新增量和存量都远大于欧盟所有国家之和,因此,全世界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一定是在中国。就国内公司而言,维持外销和出口,积极占领国际市场是一条腿;另一条腿是做大做强国内光伏市场。公司需要思考自身怎样真正做强、做大。而相关部门则需要尽快形成光伏产业的扶持措施和政策。

  新能源推广为何迟缓?

  观点————产业需政策配套和支撑

  华西都市报:与欧美相比,新能源在国内的推广应用速度为何相对迟缓?

  刘汉元:问题的核心在于光伏产业缺乏政策配套和支撑。可以看到,欧盟前期市场的有效启动,有赖于政府以0.4欧元左右的收购价进行了电价补贴。正因为经过了一个政府培育的时期和必要过程,欧盟光伏产业的设备制造水平、工艺制造水平得以大大提升,规模化效应得以充分发挥。由此促成了光伏组件的安装造价可达到每千瓦等于甚至低于1万元的水平,每发出一度电大约需要1元钱左右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和传统能源用户端的价格已非常接近,同时离经济规律的均衡只有一步之遥。

  任何一个新兴技术应用,都需要产业政策等相关方面的配套和支撑。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处于发展瓶颈的关键阶段,有必要从政策上、法律法规的制订上给予支撑和倾斜。

  华西都市报:需要政策给予什么样的支撑?刘汉元: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我们多次提出过这些内容,一是国内光伏上网电价的确定;二是在政策上进行必要的引导,鼓励国内资本、民间资本进入这个领域,推动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叁是适当放开下游的行政审批。

  公司如何化解危机?

  观点————需要不断优化技术

  华西都市报:公司应该怎么去化解危机?

  刘汉元:如果公司一次性只建一条生产线,没有后续的第二期、第叁期工程,改进和提高的速度受到影响,或者中间改进不足、优化不充分,公司的生产成本将面临很大的压力。

  凡是有二期工程、叁期工程,甚至五期、六期工程的,技术上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生产成本、能耗水平将大大降低,产出的效率会大大提高,这个过程和适当发展的速度,实际上为公司和行业提供了自我改进、自我优化、自我革新的客观条件。大家知道,光伏电价前两叁年是2-3元/度,现在1元/度,叁年以后完全可能降到6毛钱以下。

  华西都市报:如果控制到6毛或8毛,和传统煤电能形成有效的竞争吗?

  刘汉元:基本上能相提并论。西部光伏电站的建设,与用电区域还有很长距离,所以仍然要靠西电东送的骨干网络,也会产生环节中的投入成本和运行过程中的一些损失,但是均衡下来以后仍然比较经济。

  国外公司缘何亏本销售?

  观点————低价销售为维持份额

  华西都市报:美国的瓦克和惭贰惭颁,以及韩国的翱颁尝近来以低价或亏本向中国大量销售多晶硅。报价在21-22美元/公斤。是否意味着国内公司与之差距很大?

  刘汉元:国外有不少公司包括瓦克等,都是上市公司,他们的成本也都在30美元左右。他们以这种价格销售,第一面临市场的压力,要维持市场份额;第二是想把中国的公司扼杀在发展的初期。之前这个行业由国际资本和大公司说了算,由他们定价、制订市场规则,一旦中国多晶硅产业发展起来,将长时间分享多晶硅市场的半壁江山。

  华西都市报:国内多晶硅生产的技术和设备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到底有多大差距?

  刘汉元:5年前有很大差距。5年后的今天,国内先进的公司和先进的生产线可以与国外公司相提并论,部分公司甚至优于国外公司。多晶硅生产本身要求系统无任何泄漏,否则会影响产物品质,因此在设备的密封性,运行的连续性、稳定性方面有很多很高的要求。

  近5年时间,国内各种民间资本和社会上的投资者大量投入进来,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的多晶硅产量已将近占到全世界的一半,先进的公司在能耗、物耗、环境治理等方面几乎和美国、德国、日本的公司处在一条水准线上。

  光伏产业的前景如何?

  观点————这是巨大的新兴产业

  华西都市报:您如何看待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

  刘汉元:从经济角度讲,1亩土地用于光伏发电,在西部阳光充裕的地方每年可发电15万-20万度,在中、东部地区也可发电10万度左右,如果电价以1元计算,则相当于1亩土地可以创造10万-20万元的财富。

  目前1亩土地每年仅能生产平均0.3吨粮食当量的财富价值,以每吨粮食5000元计算,相当于1亩土地直接创造财富价值1500元。由此推算,1亩土地用来进行太阳能发电,土地的价值就远高于通过生产粮食获得的财富,二者之间是66——133倍的巨大差异,而且这里说的土地不是占用我们的可耕地,而是西部地区大量的荒山、荒滩、沙漠、戈壁等的充分利用。所以,光伏发电是单位土地面积财富输出的最佳形式。

  纵观近现代历史,每次经济萧条后的复苏,都会出现一些新技术和新产业。在本世纪,光伏技术基于其技术先进性、资源无限性和绿色环保性等特征,无疑是下轮产业技术革命的核心。展望未来20——30年时间,光伏发电的普及过程将支撑中国未来超过房地产业规模的一个大的新兴产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