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8
作者:成都晚报
“过剩说”值得商榷
《能源革命:改变21世纪》出版前,针对“多晶硅产业是否过剩”,刘汉元告诉记者,“5年前,中国生产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99%以上靠进口,2009年我们自己供应了50%的多晶硅,这是非常快的速度。去年大家说过剩了,却没想到去年50%还是要靠国外进口。所以‘过剩说’值得商榷。今年,我们1/3的多晶硅要靠进口,明、后年能够自身满足就不错了。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在遭遇金融危机的时候,我想政府调控的本意主要是提醒有可能过剩,提醒大家要注意投资节奏。不仅是光伏产业,对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针对多晶硅生产高耗能的质疑,刘汉元说,“如果中间工艺控制得当,本身并不消耗能量,消耗能量的是生产过程中维系生产工艺时消耗的一部分能量。为什么大家说它是高能耗?因为生产制造过程中,每一公斤多晶硅要消耗差不多100-200度电,粗一看很高。但我们现在算下来的结果是,投入1度电生产多晶硅,最后形成太阳能光伏组件,它在有效生命周期内能回报15-20度电,最高可达20-30度电。这在人类能源消耗史上绝无仅有”。
环保治理几乎零排放
对于外界质疑行业高污染的问题,刘汉元指出,“这是过去形成的概念。很多年前,国人没有掌握技术时,回收利用基本没有办法进行,排放出的四氯化硅和氯化氢有时简单地一冲了之,造成了排放上的污染。而新的生产工艺,包括国内主流正规厂家,是不可能看到漫天漏气、满地污染现象的。这是一个现代公司的概念,环保治理几乎做到了零排放”。
记者问,目前国内薄膜太阳能电池兴起,会否对多晶硅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刘汉元自信地告诉记者,“我们也注意到薄膜太阳能电池等新技术的研发和运用,但只要我们稍加分析,从上世纪50年代卫星上天,到当今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利用,几十年来无一例外都是采用硅光电池。晶体硅电池作为国际太阳能光伏电池市场的主流,尤其是基于几十年来世界上硅材料和半导体技术的更加完善和成熟,其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以上,特别是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几乎全部采用稳定性好、转换效率高的晶体硅电池。加之薄膜技术在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受到转换效率低等瓶颈因素制约,薄膜技术很难取代多晶硅。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多晶硅仍是光伏产业的主流和核心原材料”。
“奥巴马魔术”核心是能源革命
2009年至今,“低碳经济”是点击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低碳经济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寻找可永久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石油大概还可用40年,天然气大概还可用50年,煤炭大概还可用120年。能源安全问题与食品安全问题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新能源能成为21世纪的“救世主”吗?之前,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的一句话“我们利用能源的方式……威胁着我们的星球。”直截点明了新能源革命的极端重要性。数据显示,2009-2010年度美国财政支出是3.6万亿美元,赤字规模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75万亿美元。奥巴马政府宣布,到2013年要把赤字缩减到5330万美元,就是用4年左右时间将赤字大规模缩减掉1.217万亿美元。被世界称为“奥巴马魔术”的核心是“能源新政”,美国人希望以后的世界经济能够实现双轮驱动:在依托使用美元纸币这个轮子的同时,还要依托“能源量”这个新轮子。
美国启动按钮中国急需跟进
目前,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认为,人类正面临着“第四次工业革命”,而此次工业革命的宗旨是大量创造新的可再生能源。过去以碳燃烧为基础的工业模式已走到了转折点,必须改变。美国已启动能源革命的按钮,客观上要求中国也要迅速跟上,以加速新能源革命的进程。
事实上,中国政府正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李克强副总理曾强调指出:“新能源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要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举措。要加强政策引导扶持,促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和产物的广泛应用,加快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能源乃至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
中国新能源振兴产业规划显示,政府已把能源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开始投入力量引导推动。对今后的中国而言,新能源革命的第一项要求是“新能源”的导入,如风能、水能、太阳能、核电等。在新能源规划中,政府对新能源使用做出了重大安排,将投入3万多亿元人民币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记者胡希